從目前環保產業的現狀來看,固廢處理也將面臨三大機遇。
“因特網+”多部門聯動促進管理。
有人指出,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生產、運輸、處理、再利用等各方面,建設單位、城管、工業和信息化、發改委等部門協同配合,有效聯動。與此同時,我國還應完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專項立法,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對整個產業鏈延伸多方面進行管理。
在管理上,“因特網+”時代,建設垃圾物理平臺網絡化的建立十分重要。各國可通過物聯網管理平臺,實現科學的資源利用設施布局、合理的運輸路線選擇、完善的分類收集制度來降低處理成本,規范各個環節的管理,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科技不斷突破,分級利用研究。
一九九三年陳家瓏教授提出建筑垃圾資源化研究課題,成立了研究小組,從建筑垃圾的再生再生技術出發,研制了再生空心磚、再生粗細骨料等建筑原料,現已在北京、河北等省市建筑工程中使用。此外,“建筑固體廢物資源化共性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應用”以及“廢棄混凝土再生利用的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兩項成果榮獲201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今年一月,由同濟大學、北京建筑大學、青島理工、北京聯綠、昆明理工、上海山美、許昌金科等共同完成的《建筑固體廢物資源化共性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
同時,科技部2020年度“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項目申報指南也首次納入了廢棄混凝土砂粉再生利用關鍵技術專項。
總而言之,建筑垃圾處理的相關技術基礎是不斷充實和完善的,為后續發展提供了堅持不懈的支持。
PPP項目的建筑垃圾就是下一個風口。
環境保護工程已成為PPP的熱點。據統計,截至5月底,總計3.6萬億投資額的儲備項目還沒有進入管理庫,這意味著今后PPP在數量和規模上仍需進一步拓展。新污水、垃圾處理由政府參與,要全面推行PPP模式,逐步由過去重建設輕運營向重運營轉變。
固廢處理自2015年首批列入財政部第二批PPP示范工程以來,第三批還相繼列入了建設垃圾分類項目。盡管建設垃圾PPP項目進入實施階段,目前只有15個項目,但是前期的整合讓建筑垃圾PPP項目成為一個可復制、可推廣的實施范例。
據專家介紹,就目前的建筑垃圾工程來說,雖然沒有入庫,但一般也和當地政府簽訂了特許經營協議,鎖定了穩定的處置補貼收入。隨著工程項目的后期規范化步入正軌,以及PPP與專項債有機結合的可能性,建筑垃圾PPP將迎來新的生機。